内育外引齐发力 构筑产业新格局 赵  晖-凯发平台

| | | |
您当前的位置: 建言献策
内育外引齐发力 构筑产业新格局
赵  晖
浏览次数:682   信息来源:市政协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3-27 10:02

江南产业集中区一直把招商引资和培育新兴产业,作为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和提升园区经济增长点的“一号工程”。在综合分析园区产业发展、招商引资、人才集聚的基础上,就构筑产业新格局提出如下建议。

一、园区发展现状

江南产业集中区成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走“产城一体、融合发展”之路,坚持外招内育并举,着力培育先进制造、新(型)材料、现代服务三大主导产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招商势头好转、产业集聚提速增效、承接平台不断夯实、要素保障更加有力,经济建设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2018年,我区预计实现财政收入2.2亿元,超年度目标10%;新引进项目83个,其中省外亿元项目33个、到位资金66亿元。单独供地工业项目招商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落户项目20个、总投资175亿元、占地2594.8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基础薄弱,产业带动力较弱。江南产业集中区于2010年6月批准设立,相较于同类开发区,我们起步晚,起点低。已投产工业项目绝大多数为中小项目,规模小,带动力、影响力弱,产业培育任重道远。

二是高新项目偏少,重大项目缺失。受各种因素影响,我们在带动性强、产业链长、产业关联度高、能够形成较强发展支撑能力的高新项目、重大项目的招商上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从近年来重大项目的对接洽谈来看,一些“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大项目,绝大多数都要求地方配套产业基金,而当前我们的财力有限,既配不起、也配不准,影响了重大项目实质性落地。

三是办事机构和职能配置不够健全。虽然我们成立了专门的政务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中心,对涉及需省市审批的人防审查等38个事项实行了“全程代办”服务,但由于我区部分办事机构、职能配置不够健全,加上距离市区较远、人手偏少,服务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招商洽谈、项目落户和建设效率。特别是今年单独供地工业项目大幅增加,这个矛盾将更加突出。

四是生产性、生活性配套设施不够完善。随着入园企业的增多、产业人口的集聚,园区相关配套设施相对滞后的矛盾明显。目前,集中区金融、物流等生产性设施还不够完善。服务业水平比较低,服务形式单一;落户企业主要通过国有担保公司担保融资,渠道单一;所需的生产物资、产品等大宗物品主要靠公路运输,加上现有投产企业不够多、物流专线未建立,导致物流成本相对较高。同时,园区住宿、交通、餐饮、购物、休闲等基本生活服务设施不够完善,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更是紧缺,致使落户的产业人才难以留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区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聚焦三大主导产业,实现错位发展

总书记要求,各大中小城市要立足整个城市群的发展定位和方向,找到自己错位发展的重点方向,避免同质化竞争。在这方面,江南产业集中区一直在积极探索、努力实践。依托产业发展基础优势和特色,以错位发展为核心,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禀赋和承载能力,优选重点承接产业,重点培育“先进制造、新(型)材料、现代服务”三大主导产业,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比如,我们现在着力培育发展铝基新材料产业,就是想在皖江地区实现差异化发展(铜陵以铜基、马鞍山以钢铁、安庆以石化、芜湖以非金属矿为代表的产业均已形成了规模)。在今后发展定位、产业规划中,需要统一谋划、系统研究,争取让我们的产业空间布局纳入更高层次的产业规划中。

二、重点培育现有产业,发展主导产业

近年来,集中区通过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全面规划,围绕三大主导产业,超前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发展壮大一批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产业,坚持重点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奖励补助、融资担保、产业基金以及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等措施加以扶持,引导激励企业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应用,创立一批具有“江南”特色的新兴产业品牌,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树立园区企业发展标杆。

三、突出招商重点,创新招商模式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我区发展的主引擎、主抓手,推动形成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抓招商、引企业的工作格局,加速产业集聚。

围绕“一条主线”即承接产业转移,坚持“两项原则”即“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实施“三大转变”即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传统招商向精准招商转变、行政化管理向企业化管理转变。在招商选资方面,统筹土地招商、(单、多层)厂房招商,充分利用表面处理中心“蜂王效应”平台招商,围绕三大主导产业突出亿元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行业细分龙头企业招商,提高落户企业的经济规模、技术含量和税赋贡献能力;在精准招商方面,重新组建4只专业化招商引资队伍,充实专业招商人员;突出园区招商、平台招商、协会招商,要求各专业招商部门要在长三角或珠三角地区至少对接一个“标靶”,根据不同区域、不同项目,开展高层互访、举办招商活动、合作共建招商、特色园区招商等,提高招商区域、渠道的针对性和招商方式、方法的有效性。在载体建设方面,完善宣传媒介、拓宽宣传渠道,建立立体化的宣传网络,通过国家、省、市级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以及招商交流活动等载体,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全方位地介绍集中区优良的投资环境、承接平台和发展前景,不断增强招商吸引力。

四、强化支撑,提高城市设施的承载能力

坚持“配套完善、标准提升、规模适度、功能适用”的建设思路,以满足招商项目落户需要为目标,提升园区配套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

坚持以招商项目建设、生产、安全需要为导向,根据项目落户、建设、投产进度,不断加快水、电、路、汽、排污等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园区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建设,确保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树立园区良好形象。

坚持以人为本,在不断完善生产性设施建设的同时,逐步完善商务、文化休闲、医疗卫生、教育等生活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切实解决落户企业员工衣食住行、就医就学等实际问题,解决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全面提升园区的开发档次和服务水平。

五、加强保障,优化投资软环境

认真研究、用足、用活、用好上级宏观政策的同时,搞好政策创新,尽快设立产业投资基金,从土地、融资、市场推广、产业配套、基金扶持等方面综合提升支持力度,努力营造最佳政策环境。

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招工就是招商”意识,创新方式方法,尽快研究制定支持人才来池创新创业就业新政,制定出台返乡就业创业新政;加强“区校合作”、“校企合作”,主动与皖北等地区建立用工对接通道,委托专业机构组织定期开展招聘活动等,切实解决人才难招、人才难留问题,推进人才集聚,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

当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市产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吹来了强势东风,我们要抢抓发展机遇,以“千言万语、千山万水、千方百计、千辛万苦”的精神积极作为、勇于创新,内育外引齐发力,高效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争当全市产业发展排头兵。


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人生 copyright@2002-2012 chzzx.gov.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政协池州市委员会 主办单位 站点地图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徽省池州市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池州市清风东路99号 电话:0566-208821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