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吴姬芳-凯发平台

| | | |
您当前的位置: 建言献策
池州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吴姬芳
浏览次数:1128   信息来源:市政协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3-27 10:02

近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上下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系列决策部署和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政策措施,统筹兼顾、抓主抓重、奋力拼搏、真抓实干,全市县域经济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2017年,贵池、东至、石台、青阳三县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8.32亿元,占全市85.4%;实现财政收入60.71亿元,占全市59.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9.45亿元,占全市78.3%,县域经济主要指标占全市比重均在50%以上,部分指标达到80%左右,县域经济的发展对全市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一是经济总量和增幅偏低。2017年,贵池、东至、石台、青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占全省1.0%、0.6%、0.1%、0.3%,三县一区占全省比重仅2.0%,总量偏小,增幅偏低,各县区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均低于全国6.9%和安徽省8.5%的水平,今年前三季度仍低于全国、全省增幅。

二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从产业内部结构来看,一产中粗放的传统农业占比仍然较高,现代农业、种养殖业、加工销售业、产业带建设等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不高;二产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虽然增幅较大,但规模偏小,占比偏低;三产发展整体质量不高,新型业态培育较少,企业规模偏小,结构单一。

三是发展动能有待增强。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存在单打独斗、严重跛脚的问题,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消费的基础作用和出口的支撑作用不够明显。生产生活性服务业体系不够健全,居民消费能力有限,外贸出口具有不稳定性,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对外开放程度还不够深。

四是科技创新较为滞后。创新是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但同时也是全市县域经济的短板,高层次的创新平台、创新人才缺乏。政府对企业科技创新有效引导不足,企业技术路径、研究高附加值产品的内生动力不足,创新要素和生产要素不能有效组合,无法形成持久的市场竞争优势。科技孵化器、科技咨询、科技培训等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滞后,也未设立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的技术服务机构。专职科研人员很少,高层次的领军人才、具备敏锐市场眼光和组织科技创新活动的优秀企业家队伍和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产权律师、专利代理人、技术经纪人等严重短缺。

五是发展条件相对薄弱。城乡二元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大,交通道路、公共停车场、城市绿地、垃圾污水处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就业、上学、看病、住房、养老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和改善。

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集聚培育主导企业,形成特色产业体系。一是推进新兴产业集群集聚抱团式发展。加快培育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制造、矿产品精深加工、特色农林等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着力提高非金属矿加工层次,培育发展新型建材等终端应用产业,发展有县域特色的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生产、管理、营销、服务新模式,大力发展仓储、交易、加工、配送等物流配套项目,实现由工业为主向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型。三是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将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增强县域经济竞争优势和振兴县域经济主抓手,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优势。鼓励各类主体建设涉农电商平台,引进和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综合加工能力,实现由初级加工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转变,由传统加工工艺向现代高新技术转变,支持乡镇街道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当地特色产业。

(二)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实现发展动能转换。一是树立自主创新发展观念。全面落实“三重一创”,壮大创新创业群体,加快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导企业成立研发机构,与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二是完善创新创业人才激励机制。积极引进稀缺高端人才,集聚培养科技领军人物、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业团队。主动邀请拥有丰富经验和创业资源的企业家、天使投资人和专家学者来开展创业创新辅导,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创业沙龙、创业大讲堂、创业训练营等创业培训活动。三是夯实创新发展平台。支持发展大健康产业园、专业化物流园等“园中园”模式。培育壮大一批外贸龙头型企业,鼓励开拓国际市场,落实园区主导产业规划。

(三)狠抓重大项目引建,加速推进有效投资。一是创新招商引资新路径。瞄准新能源材料、循环经济等重点产业,紧盯长三角、珠三角等相关项目资源,着力引入一批延伸产业链条优质项目,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积极引进泛半导体产业、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及现代服务业等专精特新中小科技型企业,持续提升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二是增强专业化招商平台建设。加强资源节约利用,推动生产要素向集镇、基地、工业集中区(工业小区)集聚。由盲目招商向专业招商转变,重点围绕园区发展规划、产业方向、招商政策等方面强化招商业务知识培训,努力提升园区招商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评估准入机制,提升招商层级质效。三是着力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转变行政审批方式,围绕“服务企业,促进发展”,开展精准帮扶,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针对典型问题和薄弱环节,深入调查研究,帮助解决企业困难,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四)着力开发综合旅游,推动绿色品牌升级。一是开拓“旅游区域圈线发展”新态势。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挖掘整理县域独具魅力文化,推动特色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精心将文化元素融入到旅游产业中,形成县域旅游“一条线”或“一个圈”的专业化、标准化、全景化发展趋势。二是打响“县域文化多日游”品牌。实现旅游业差异化发展,将丰富的资源环境与县域特色文化相融合。支持发展乡村采摘、农家乐和特色农宿等项目,把自然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一日游,探索县域景点联票制,将山水旅游、人文观赏、健康养生、休闲度假和娱乐购物相融合,带动服务业焕发新生机。三是突出品牌营销发展。积极做好网络营销、新媒体营销、文化创意营销、节事活动营销等主题营销工作,不断探索与完善微信微博等网络新媒体推广方式,刺激市场消费需求。是主动拓展游客来源。巩固本地基础客源,盯准上海、南京等“长三角”区域客源主动出击,关注宁安、京福高铁沿线及长江游轮航线城市市场,对接垂钓、骑行等俱乐部市场,发展“夕阳红”旅游市场,开发高校大学生旅游市场,拉动中小学“春、秋游”市场等。五是大力创新旅游特色产品。发展在线旅游新业态,推进“智慧景区”建设,利用互联网开展旅游营销等信息发布,旅游产品在线预订和交易支付,积极推动旅游电商平台发展壮大。开拓文化旅游项目,开展传统民俗特色技艺展示、特色农耕产品售卖、农耕文化体验等业态经营,打造诗词和民俗展示、大型实景文化演出等文化项目。

(五)实施生态排查整治,持续优化区域环境。一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评估考核机制,完善环境监管网格化体系。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守护生态家园,坚决杜绝高排放、重污染的项目落户,以“零容忍”态度严惩环境违法行为。二是严格管控生态红线。划定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三类主体功能区域红线。加大生态建设,维护生物多样性,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养殖,生态旅游等产业,严格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地、自然保护区;强化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巡查监管,严格保护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改善河道水质,全面推进“河长制”,贯彻落实“一河一策”制度,使主要河道达到“五无”标准。三是防治生态污染。根据《安徽省污染防治攻坚行动计划总体方案》和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净土持久战实施方案(“1 3”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六)聚焦“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产城深度融合。一是完善美丽城乡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紧紧把握命脉工程,持续加快推进农村交通、水利修复、安居保障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深化农村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聚焦“富民强村”目标,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动现代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三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集镇建成区提升工程,积极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和“两治三改”,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完善升级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促进电子商务新业态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创建多个美丽乡村省级示范点、特色小镇和国家传统村落。


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人生 copyright@2002-2012 chzzx.gov.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政协池州市委员会 主办单位 站点地图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徽省池州市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池州市清风东路99号 电话:0566-208821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