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秀美的自然山水构成了池州的形态,那么,丰厚的文化积淀,则升华了池州独具特色的气质与风度。
一直以来,文化和旅游相生相伴,在池州多年的发展实践中,更是紧紧依托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入实施“文化名市”战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把握历史文化的价值内涵,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推动了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然而,相对于文化积淀深厚与旅游资源丰富这两大优势来看,池州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依然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是资源整合不够,文化和旅游在各司其职中各有侧重,重点发力难聚力;二是相互介入不够,文化产品与旅游产品在前置性介入中皆有欠缺,营销推广难双赢;三是业态创新不够,项目与品牌多停留于传统复制的层次,市场份额难持久;四是文旅人才匮乏,企业缺乏文化人才与旅游人才的问题依然是痛点,市场主体难提升。
为此,提出四点建议:
一、强化文旅思维前置,助力文旅融合更具推动力
融合发展,说到底是人的融合、思维的融合、思想的融合。我们不必争论是文化 旅游还是旅游 文化,谁加谁的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推进旅游发展的时候,是否有挖掘并传承文化的意识,让旅游更有内涵;在传承文化的时候,是否有借助旅游方式进行传播与保护的意识,使文化更能活化。因而,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推进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思维的前置,从而在推进文旅融合的进程中,改变传统的叠加形式,在体制机制上融合的同时,更要推进文化和旅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浸润式融合。
二、强化新兴业态创新,助力文旅融合更具生命力
从小镇到民宿,从庄园到综合体,从栖居地到微酒店,越来越多的新业态受到青睐。在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究竟该怎么去做文旅的创新,是一个发展的课题。池州亦是如此,时代与形势都在不断变化更新,如何将我们丰厚的底蕴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释放,做出自己独有的ip,才能满足我们以及市场真正的需求。因而,在政策层面上要引导创新,鼓励创新,在补充型、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上加大扶持力度。在业态培植上,要多借鉴少复制,深挖我们文化的底蕴,以相互介入的最佳表现形式来展现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成果,从而将目前“收割资源”的现状提升到“引爆主线”的层次,推出池州新符号、新形象,从而彰显文旅产品的生命力。
三、强化高位推动统筹,助力文旅融合更具执行力
旅游需要谁来发展?文化需要谁来推进?说到底文旅融合发展是一把手工程,需要在党委政府的站位上去审视、去谋划、去践行。我们知道,全域旅游创建牵涉面广,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职能部门,文旅融合更是如此,并非一两个部门靠自己单薄的力量去实现。所以我们说文旅融合,万万不可因文化与旅游部门的整合一整了之,而应在更高层面上推动体制机制的完善,推动文旅事业的发展。唯有党委政府的高位推动,将文旅发展真正做成一把手工程、全域工程,执行力才能真正凸显。
四、强化人才激励培优,助力文旅融合更具支撑力
文旅产业是创新创意的热土,文旅项目多数是资源、艺术、创意、服务的综合体,因而,我们急需既懂文化又懂旅游,既能参与项目策划,又了解市场营销的多面手。目前,缺人才几乎成了文旅企业的通病。一方面,可能由于我市企业经营的现状与发展的前景尚不足以吸引高端的人才;另一方面,本地人才的匮乏业已成为池州文旅产业发展的要素制约。因而,应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政策,既能推进企业发展,又能推进人才培育。要推动高等院校与企业共建文旅人才培养平台,深化校企合作、校企融合,建立学校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开放学习体系,稳步推进千人培训计划、名师带徒工程项目,在营销、创意、策划、非遗、戏曲等全方位多维度地加大培育培养力度,为文旅融合注入绵绵不断的源动力。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彰显文化,为文化增添活力;文化注入旅游,为旅游增加魅力。文旅融合,必然推进池州成为文旅繁荣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