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目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乡村振兴进程,不容忽视,亟待解决。
一、“三资”不足,发展受阻。“资产、资源、资金”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基础。目前,农村集体资产界限模糊、家底不清、产权不明的情况较普遍;村集体资源零星分散、规模较小,且大多废弃闲置,利用价值低;村集体资金除了转移支付、专项扶持和少量的集体资产租赁收益外,几乎没有其他收入来源。“三资”的现状制约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二、经营乏力,扶持无力。由于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人才、技术等不足,市场竞争能力弱,获取市场要素能力差,导致集体经济的经营性收入少。以我们走访的几个村为例,2017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占村集体总收入的比例均在5%以下。调研中发现,现行有的资金扶持政策不够合理,资金投放中较多考虑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典型示范村,而一些具备条件、急需资金的非典型示范村,却难以获得扶持。结果拿到扶持资金的村因非急需而不能有效使用,使得扶持资金的效用没有充分发挥,政策的造血功能没有完全释放。
三、缺少“能人”,基础不稳。目前村级集体经济负责人均由村干部担任,村干待遇低,报酬少、难得有目标绩效奖励,很多年轻、有能力、有文化的优秀人才都外出务工或经商,不愿做村干,使得村级集体经济负责人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工作方式老套、创新能力不足,对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思路窄、办法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础不牢,动力不足。
为此,我们建议:
一、以“三变”改革为契机,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増长新路径。农村“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的核心要义是通过盘活农村“三资”(资产、资源、资金),激活农民“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住房财产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进而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集体经济增值。建议因地制宜,用新发展理念,引导各村立足村情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从山水林田湖房地人手,在低效土地中找资源;从规模经营和土地流转以及废弃的建设用地中找机会;从产业融合、田园综合体入手,在工业经济、乡村旅游等方面提前谋划;从公共产品、公共事业、共建项目入手,找到发展集体经济的新路径。
二、以清产核资为抓手,规范经营管理村级集体资产。目前,我省正在稳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建议以此为抓手,推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探索设立县(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建立统一的集体经济监管服务信息化平台,对村级资产资源资金进行专业化管理,对项目选择、重要投资和利润分配进行备案审查,对日常经营往来进行后台监管,实行风险预警。
三、以可持续发展为优先,加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保障力度。建议设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扶持资金,重点在抓好“物业项目”、发展“服务项目”、盘活“农业项目”上发挥专项资金的撬动和引导作用。在征收村集体用地时为村集体经济发展预留空间,并按一定比例提取土地出让金作为集体经营性资金,用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有利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项目要优先立项和扶持。鼓励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村集体创办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依法经营。打造龙头企业,选用懂技术会管理的市场经济人才负责集体经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管好用好集体资金,提高资金效益,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长效经济支撑。
四、以经营管理为要务,打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根基。注重德才兼备和群众公认的原则,打破行业、身份、地域限制,从致富带头人、科技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员、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退休干部等人群中,大胆选用思想解放、事业心强、思路清晰、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招才引智, 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人生的招贤纳士,把有能力、有本事,会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能人”推选为村级集体经济负责人、带头人。加强针对性培训,依托党校、职教中心、发展集体经济典型村等作为培训基地,定期组织开展村干部、集体经济负责人专题培训,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九三学社池州市基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