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我市职业教育对接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凯发平台

| | | |
您当前的位置: 建言献策
加强我市职业教育对接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浏览次数:509   信息来源:市政协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2-18 08:55

经过多年发展,我市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现有高等职业学校2所,中等职业学校7所,每年毕业生5000人左右。但这些毕业生流失严重,在本市就业的累计不足千人,而我市工业园区中、高级管理和技术技能人员极度缺乏,缺口巨大。这足以说明我市职业教育目前尚不能有效对接我市产业发展。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发展不足。我市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思路的创新落后于本地产业的转型升级,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式脱离市场需求,办学地方特色不明显,专业设置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课程建设明显滞后。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培养工作没有得到应有重视、措施不力,缺乏符合职业院校要求的既具有较高理论基础、又具备丰富实际操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2、投入不足。我市职业院校是非盈利性事业单位,政府的教育拨款是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缺少从社会上吸取资金的渠道,经费来源单一,投入严重不足。据测算,建设一个新专业,大约需要10位专业课教师,实训设备和实训室建设需投入800万---1500万。由于经费和人员编制的限制,我市各职业院校都没有能力根据我市产业发展去开设新的专业。教学设施和器械也因经费问题不能及时更新,落后于实际生产,因此很难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学生,甚至根本无法培养出适合我市产业需求的中、高级技术人才。

3、校企合作的平台和空间小。我市在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校企对接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力度不大,规模较小,企业参与度不高,即便参与,大多数企业也仅是为了解决临时用工问题。这样的合作对接只能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没有长远打算、全局考虑。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本市实习实训难,对本市企业缺乏了解,没有感情,企业很难吸引人、留住人。

4、社会重视程度低。人们总认为职业教育是“二流教育”。近几年,我市职业教育生源不足、生源质量下降的问题十分突出。我市产业的发展对于中、高级的技术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职业教育输出人才的质量却在下降,使我市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很难有效对接,再加上企业对高职学生不重视,所学专业与相应的岗位和待遇不匹配,导致流失率高,也加剧了我市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对接的裂隙。

发展职业教育要以本地产业为办学导向,立足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根据我市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现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促进我市职业教育对接产业发展。

一、加大创新发展力度。各职业学院要瞄准我市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奋力改革创新,拓展生存发展空间。在专业设置上,淘汰当前产业发展不需要的专业,减少投入产业发展前景不好的专业,重点发展产业需求旺盛的专业。要增强前瞻意识,努力把握我市产业发展趋势,适度超前增设相关专业,培养相关人才,为我市持续经济发展提供技能人才资源。在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积极与对口企业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岗位,注重通过企业顶岗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解决现实生产、管理中的问题和实际操作能力。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方面,给予技术精湛的教师继续深造的机会,以提升理论水平;给予高学历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挂职锻炼的机会,以提高专业技能,造就一支理论与技能兼备的优秀“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我市各级政府要根据财力状况,逐年增加职业教育投入。要建立多元投入机制,设立职业教育基金,推动职业院校与金融部门加强联系合作,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引导企业及社会资本以合作办学等模式投入职业教育。各职业院校也要坚持多条腿走路,发挥优势,挖掘潜力,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和其他有需求的社会人员提供有偿培训,增加收入。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级经济、教育等有关部门要积极提供信息,牵线搭桥,出台优惠政策,给予资金支持,推动校企双方建立良好的凯发平台的合作伙伴关系,开展“订单式”学生培养机制,破除招工与招生“双难”困境,实现校企双赢;加快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步伐,尽快发挥统筹、协调、督导作用,实现集团成员单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优化专业结构,提升整体办学能力。

四、加大引导力度。引导全社会树立新型人才观和教育观,积极营造操作型、技能型人才与研究型、设计型人才同样是宝贵的人力资本的社会共识,教育无高低,职业无贵贱,尊重劳动、尊重技艺,努力扩大生源,提高生源质量。企业要加强与学校与教师的联系,增加感情投资,创造便利条件供学生实习实训,为毕业生提供合适的岗位和薪酬,展示良好的就业环境和职业前景,大力引导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在本地就业。(农工党池州市委)


凯发平台 copyright@2002-2012 chzzx.gov.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政协池州市委员会 主办单位 站点地图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徽省池州市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池州市清风东路99号 电话:0566-208821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