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建议-凯发平台

| | | |
您当前的位置: 建言献策
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浏览次数:882   信息来源:市政协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1-25 10:31

池州建市以来,制造业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吸纳就业的主体,税收的主要来源。随着新业态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升,我市传统制造业竞争力不强,营销模式落后,急需转型升级,实现从量变到质变。

一、我市制造业现状

从税收数据看,我市制造业主要集中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服装业、金属制品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四大行业。截止2018年10月31日,税务登记4045户,其中正常经营2784户,占比68.8%,实现税收20.34亿元,占全市税收收入的三分之一。税收规模和集中度呈逐年上升趋势。

我市多措并举,抓政策扶持,抓示范培育,抓节能环保,推进制造业转型发展。2018年,全市新增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家,省小微企业创业基地2个;新增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标准化示范企业2家,省企业技术中心5个,铜冠铜箔被认定为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新增安徽工业精品7个,力成机械lc1500ea数控卧式搓齿机通过2018年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新增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个,省成长型小微企业5家。转型成效显著,但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仍任重道远。

二、我市制造业转型面临的问题

一是以中低端传统产业为主数据反映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服装制造业户数和税收总量都位列前四,这些靠资源和劳动密集型的企业都面临着环境资源要素的约束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困境。近三年申请注销清算户明显高于以前年度。

二是对新业态的冲击认识不足。少数企业抱残守缺,居安思危意识不强。对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跨界和智能制造等新业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新业态在不久的将来,必会成为经济的主要增长点,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传统制造业转型迫在眉睫。

三是研发能力不够,动力不足。我市城市规模小、高校少,高端人才请不来,留不住,科技创新平台乏力,企业研发能力不够,很难实现自主创新,产品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后劲不足。

四是融资难问题仍然突出。金融资本“嫌贫爱富”“喜新厌旧”热衷“新经济”,传统产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不争的事实。

五是享受国家产业扶持政策不多。国家财政、税收、金融等产业扶持政策,集中在生物制药、专用设备制造、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仪器仪表,信息传输、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机器人等行业,我市传统制造业享受国家产业扶持政策不多。

三、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1、聚焦科技革命,形成转型升级共识。抓住以计算机、现代通信为基础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契机,聚焦互联网商业模式、共享经济模式,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平台、工业机器人等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形成转型升级共识。

2、增强创新能力,推动转型升级。进一步落实金融、财政、税收政策,推动企业加大创新投入、研发投入、新设备投入,引进研发人员,提高研发能力;引导企业探索新型营销模式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利用大数据平台分析并快速感知市场需求,迅速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推动产品升级;创造条件使本地企业与外资企业、国内龙头企业、高校合作交流,采取兼并重组、以技术入股等形式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改造传统企业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品牌价值,摆脱低附加值加工制造的窘境,推动转型升级。

3、培养优秀企业家,引领转型升级。企业家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先决要素,是实现财富的创造者、创新活动的实践者。政府应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到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激发企业家干事创新激情。利用企业走访、政企座谈会、送政策下企业、集中开展学习培训班等形式引导企业家提高对低端生产制造弊端的认识,让他们勇于摆脱目前的“舒适区”,审视制造业企业目前的处境和发展方向,紧跟宏观政策导向,将企业转型升级融入到全球价值链的背景环境中去思考。引导企业家积极参与政府、大型企业、知名培训机构举办的企业家培训学习讲座,系统深入地学习企业运营、管理、转型升级等方面的知识,引领转型升级。

4、落实新型学徒制,保障转型升级。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具有一定数量集技能型、知识型、创新型于一身复合型人才是企业转型升级的保障。出台推动新型学徒制落实相关政策,在传统企业师傅带徒弟的基础上,引入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协同开展培训,推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模式,以校企联动培养为主,以“招引留”为辅,有针对性培养一批职业技能与岗位相匹配的产业工人。招才引智,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留住有技术、有能力的外出打拼的能人,保障转型升级。

5、落实“店小二”精神,服务转型升级。“店小二”热情的态度、周到的服务,是店家带给顾客美好体验的重要因素。政府部门、领导干部要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提升帮扶质量和水平。从基础设施、新技术平台、政务环境等方面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帮助企业化解困难。加大政策兑现力度,狠抓营商环境,落实“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最多跑一次”,提高审批效率。把握政策、区分类型、精准施策,既要告诉企业什么不能做、不准做,更要主动帮助企业如何做,服务转型升级。(吴兰英)


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人生 copyright@2002-2012 chzzx.gov.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政协池州市委员会 主办单位 站点地图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徽省池州市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池州市清风东路99号 电话:0566-208821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