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企业用工难问题的建议 杨益斌-凯发平台

| | | |
您当前的位置: 建言献策
关于我市企业用工难问题的建议
杨益斌
浏览次数:902   信息来源:市政协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10-10 09:19

 

 

近年来,随着池州工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招商引资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池州作为后发地区的潜力和优势日益凸显的同时,也暴露出企业用工难尤其是技能型人才紧缺的短板,制约了经济发展,并将成为未来发展的瓶颈。

一、用工难的成因分析

1、企业用工量急剧增加暴露用工荒短板。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劳动密集型等企业的大量引进,用工需求量急速上升,企业用工不足问题十分突出,直接影响企业生产。人力市场供求显示:二季度收集发布企业岗位需求14017人,但实际仅招满8000余人,缺工较多。

2、农村劳动力转移显示劳动力流失加快。农村劳动力市场外转移就业较多,高校毕业生大部分试图到外地闯世界,这在我市是普遍现象。从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看:我市农村劳动力有24.1万人外出就业,市域内就业仅4.62万人。从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看:大中专毕业生在本地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就业人数相对较少。另外,年轻人普遍不愿当一线工人,而大部分企业需要一线操作员工,这也是当前招工难的原因之一。

3、工资整体水平不高成为人才流失的根源。我市整体经济实力不强,工资水平不高,与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吸引力不大。我市部分企业往往把最低工资标准当做基本工资,有些在支付正常工资和加班加点工资上还存在折扣现象;管理型和技术型的工人工资相对稳定一些,但仍不高;体力型和服务型的工人工资以计件、计效为主,不够稳定。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面对外面高薪自然难以引进和留得住。甚至我市有些企业往往成为员工从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跳槽的跳板。

4、本地企业用工不规范成为人才难留的内因。我市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人生的文化建设普遍重视不够,劳动保障、职业培训、用工等不够规范,综合就业环境不够优化。尤其是以工作时间长、用工超时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缺工人数最多,占缺工总人数的78%。

5、劳动力素质总体不高凸显就业结构性矛盾。虽然单纯从劳动力供应的渠道上看,我市有一定的潜在劳动力资源,但实际留下来的劳动力因为整体素质偏低,就业技能缺乏,短期内不能适应企业用工需要,尤其是随着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延伸,技工型人才已经出现阶段性短缺,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市企业用工的总量缺口。

二、解决企业用工难的对策建议

1、企业要勇担责任成为解决用工难的主体。企业应树立“员工不折旧、企业才长久”的理念,要在“引、育、留”方面下功夫,主动成为解决用工难的主体。一要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树立人才领先意识、人才成本意识和人才经营意识,改善内部劳动环境,营造良好的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人生的文化氛围,增强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二要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确保企业用工合法有序和工资的及时足额发放,自觉主动地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实行技能补贴制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增强人性关怀。三要主动与市内外职(技)校联系,多措并举实现有效对接,发挥留人放大效应,吸纳技能型劳动力。

2、开发区要靠前指挥解决温馨服务的就业环境。开发园区管理部门要主动靠前,跟踪服务,完善配套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引导和帮助企业宣传和招工。一是配套建设好职工生活设施,为企业员工营造良好的创业就业和生活环境。尤其是解决外地落户员工子女的就地就学问题。二是针对生产过程中的物流配送、仓储设施、商事服务、电子交易平台等需求完善综合服务,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助力企业用工规范。四是在重点企业建立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对接。

3、政府在引导和就业平台建设上综合施策。一是加大对企业用工指导。指导企业建立适应现代劳动者用工需求的用工制度,建立完善的劳动保护工作措施,避免超时加班和影响劳动者身心健康的行为。二是加强乡镇(街道)就业社会保障平台建设。按人口规模配备专职人员,充分发挥乡镇与外出务工人员联系密切的优势,动员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地方政府可以将返乡就业率作为考核乡村、社区的一项民生指标,有效推动乡镇(街道)服务企业招用工工作。三是建立用工导向机制。可按我市高校(技校)当年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一定比例,且与我市企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由政府、园区和企业分别给予学校一定补助。必要时可由政府对高校下达指标任务予以考核。四是完善诚信用工评价机制。将企业招用人员、工时制度、工资支付、员工稳定就业和优秀员工培养等指标列入用工评价体系,督促引导企业规范用工,在全市上下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兴业、乐业的良好环境。

4、加大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加大对技能人才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尽快形成政府投入、用工单位投入、社会投入等多元化技能人才培养开发投入机制。打破条块分割,整合职业培训资源,统一资金管理、劳务信息、培训管理、统一考核考评。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解决紧缺型技能人才培养问题。


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人生 copyright@2002-2012 chzzx.gov.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政协池州市委员会 主办单位 站点地图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徽省池州市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池州市清风东路99号 电话:0566-208821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