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池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实施工业、旅游双支撑战略,重点布局池州新高区、杏花村文化旅游区等园区基地,举全区之力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招商引资,优化发展环境,成立营商环境办公室和财政扶持资金兑现办公室,真金白银鼓励企业技改升级、兼并重组,积极引导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尽管目前发展总体态势不错,但由于受种种因素影响,目前贵池优势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还比较低,主要表现在:工业不强,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化发展还没有形成,矿产资源开发层次较低,节能减排压力大,交通物流设施还不够完善。为此建议:
一、做大做强工业园区。充分研究利用工业园区整合的契机,找准定位、突出重点,发挥资源优势谋划产业支撑,进一步发展园区经济。重点要强化园区龙头骨干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延伸产业链招商,与全市其他园区错位发展,力争在3-5年内,将材料及新材料产业基地培育成千亿级产业集群。工业园区要加快发展,节能降耗就不可避免要面临巨大压力,一方面工业园区本身要加快产业升级步伐,以现有投产企业为基础,以深加工配套项目为载体,提高先进产能比重,努力实现产品向下游精深加工发展,突破企业内部循环,实现园区大循环,打造循环型材料示范园区,达到提标降耗节能增效总要求;另一方面建议市区在工业园区单位gdp能耗比下降、强度达标的前提下,在总量指标上给予园区更多的政策倾斜。
二、发展绿色矿业经济。建议在市级层面出台相关措施,严格控制优质矿石外流,提高深加工项目准入标准,适当控制区域内氧化钙总产能,对低端产能从严把关。贵池的非金属矿资源非常丰富,石灰石、花岗石、大理石、方解石和白云石等非金属矿产总储量17.75亿吨,而且品位高、易开采,开发潜力巨大,总设计产能为800万吨/年。矿业经济一直是贵池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要按照“矿业换产业,资源配项目”的发展理念,科学发展非金属矿产业,稳步提高资源加工增值水平,延伸产业链条,把以提供原材料为主转化为以精深加工为主,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引导深加工企业合作共赢,积极推进新设采矿权矿山、整合矿山以及资源品质较高矿山等三类原矿开采企业新上精深加工项目,加快技改扩建升级,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重点集中推进长九灰岩、富华科技、中一矿业等项目,在生产加工规模、加工深度和科技含量上要有所提升,使产品附加值达到最大。通过在梅街建设矿产品集散地和在沿江建设矿产品码头,实现资源与开发无缝对接,培育矿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全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非金属矿精深加工基地和新材料基地。
三、培育龙头企业带动。我市制造业产品多为初级加工产品,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产品少,叫得响的名牌产品少,这是制造业规模不大、效益不高和结构不优的根本原因。建议按照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总体要求,以“中国制造2025”为引领,市级层面出台专项扶持政策,优选10-20家具备产业升级基础的企业作为龙头骨干企业,给予持续的政策扶持,通过3-5年努力,培育一批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成为拉动工业发展的增长点和引擎,整体带动提升全市制造业尽快形成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能力。
四、推进交通互联互通。要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交通是基础。要切实加快区域内交通连接线建设,实现水陆空交通运输互联互通,构建更加便捷高效综合交通网络,为贵池快速平稳发展提供有效支撑。重点要协调推进318国道池州至殷汇段项目开工建设,加快s321西线建设,构成连接安庆、池州、铜陵沿江三市的快速通道,稳步推进池州长江大桥项目,构建货运公路、铁路立体综合交通网,同时加快县道、乡道建设,打通乡村断头路。加快实施秋浦河和青通河航道整治工程,积极推进牌楼至牛头山和棠溪至沿江两条矿产品运输专用线的实施,构建矿产品货运通道,促进园区一线和资源一片联动发展。
五、完善优化发展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以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只需跑一次”为目标,减少项目审批环节和程序,提高审批效率,既要告诉企业什么不能做不准做,更要帮助企业怎么做。努力破解土地、环保节能、资金制约等项目建设“瓶颈”,不断采取措施,通过计划内争取、指标调剂、重点项目重点扶持等多种方式,缓解项目建设难矛盾。高度重视沿江生态岸线的保护,立足“三道防线”,共抓大保护、共育大产业,减少过剩和落后产能,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树立抓好产业绿色发展就是抓好环境保护的理念,真正把长江经济带(池州段)建设成为“水更清、岸更绿、产业优”的美丽生态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