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的讲话中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今年,我市以《池州市“十四五”数字池州建设规划》为指导,按照“1357”总体思路,围绕数字政府、数字社会等重点领域,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一、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现状
一是基础设施持续夯实。建成投用“1 n”市政务云平台,建成5g基站1288个,实现主城区和东部三区5g网络全覆盖,建成市域空间、人口、法人、政务事项、城市部件、城区基础网格信息等重要基础数据库,汇聚1164类2.67亿条数据,制作242类875万个电子证照。二是政府效能显著提升。“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成效进一步深化,不断完善安康码便民服务和“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服务专栏”,企业开办“一窗办理”“一日办结”,依托皖事通办平台,实现“政府一个平台推服务、群众一个平台找政府”。三是社会发展全面提速。智慧教育多点布局,建成市医疗健康数据中心、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智联网医院”试点,池州市就业大市场和智慧人社办事大厅投入使用,智慧旅游、智慧养老、智慧社区服务能力稳步推进,平安池州不断深化。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与数字中国、数字江淮建设要求以及人民群众期待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
(一)数字化支撑体系不健全。数据资源基础设施仍需完善,5g网络建设尚在初期,数据中心总体规模较小,不少市直部门自建机房资源利用率不高,运维散、投入大、效益低。数据服务能力亟需加强,数据资源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尚不完善,缺少统一的政府数据融合机制和平台,现有市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功能与当前数据资源建设体系不匹配,数据汇集总量和共享利用水平较先进地区仍有差距。
(二)协同化治理能力不完备。政府线上协同办公体系仍需优化,移动办公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数字文旅、智慧生态、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市场监管、基层网格管理等社会治理各领域整体智能化、普惠化水平不高。政府、企业、社会等各类信息系统的数据联通和业务协同一体化能力不足,缺乏综合态势分析研判、监测预警和事件统一、智能化处置机制,尚未建成综合性、集约化的城市运营指挥中心。
三、对推进全市智慧城市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党建引领驱动。以智慧党建党建引领、驱动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建设,构建支撑全市党政机关开展多跨协同、推进数字赋能、实施闭环管控的数字化应用体系。建设党政机关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依托省统建“皖事通”app打造池州特色的移动办公平台,促进决策、执行、服务、监督、评价的精准有效,实现全局掌控、科学研判、精准决策、高效执行。
(二)坚持顶层规划设计。依托“城市大脑”建设城市数据基座,构建闭环、迭代、优化的数据供应链体系,强化江淮大数据中心市级子平台枢纽作用,制定数据资源标准规范,打造数据采集、汇聚感知体系、组织管理体系和共享服务体系,提升数字化支撑能力。
(三)坚持集约统筹建设。加快推进政务信息化项目统筹管理,从部门分散建设到集约建设转变,以项目管理为抓手,以统筹建设为方式,以资源共享为前提,以统一运维为保障,以数据运营为突破,形成集“规划、设计、建设、运营、运维、管理”为一体的建设新模式,避免重复建设投入,有效汇聚数据资源,支撑迭代升级。
(四)坚持上下一体推进。市县两级一体推进数字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建设,实现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和自下而上的应用场景创新相结合。各部门、各领域的网络、平台、数据、场景要统筹规划、整体设计、一体考虑,重点推进对城市生命线、智慧城管、应急管理等重点专题场景开展业务整合,通过“人、事、地、物、组织”综合联网,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
(五)坚持基础设施支撑。加快建设5g、千兆光纤网络、ipv6、移动物联网等新一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数据和算力设施,以及工业互联网等融合基础设施,推进智慧城市指挥中心、运营调度中心、展示中心等智慧中枢建设,不断夯实感传存算等数字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