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经信局:
市政协四届四次会议第100号提案“关于促进我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提出如下协办意见: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服务于民营经济,在加大民营企业信贷投放、推动民营企业直接融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防控金融风险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
2018年全市存款余额首次突破千亿大关,2019、2020年连续两年同比增长速度超省平均水平0.3、1.7个百分点,2021年3月末全市存款同比增长11.2%,增速居全省第七。三年来全市人民币贷款连续迈上600、700、800亿元台阶,增速由全省垫底逐渐提高到全省前列。2020年贷款净增128亿元,是上年的2倍,为历史最好指标,增长率提高到全省首位,其中制造业贷款增幅44.6%,同比多增19.7%。今年一季度贷款净增41亿元,连续3个月增速保持全省第一。2018-2020年全市存量存贷比逐年增长,分别为60.6%、62.9%、69.7%;新增存贷比分别从81.5%增长到84.1%、91.4%。
信贷投放态势良好,充分发挥了银行资金支持民营经济的主渠道作用。全市银行业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合计374.4亿元,较年初增长13.9亿元,增幅2.23%,占各项目贷款比重42.4%。小微企业贷款户数24506户,较去年同期增长3758户。
(二)推进民营企业上市挂牌和直接融资
完善企业上市挂牌扶持政策,根据修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直接融资工作的实施意见》对上市挂牌企业及时兑现奖补,旨在进一步鼓励和推动全市优质民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做大做强。以民营企业需求为导向,开辟民营企业改制、上市(挂牌)“绿色通道”。强化宣传培训,搭建平台,组织券商与民营企业面对面沟通。进一步强化工作调度、绩效考核等,帮助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分类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2020年顺利推动艾可蓝首发上市,填补了全市民营企业上市空白。目前,华尔泰化工、铜冠铜箔分别在证监会、深交所审核;安芯电子在省证监局辅导备案即将期满;华宇电子拟于近期申报辅导。建立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分四个梯队储备33家上市后备企业,形成“储备一批、股改一批、辅导一批、报审一批、上市一批”的梯度培育格局。
(三)持续增强民营企业融资可获得性
大力拓展税融通、劝耕贷、“4321”新型政银担等普惠金融业务开展力度,全市融资担保机构在保余额22.92亿元,在保户数1252户;新型政银担业务在保余额21.33亿元,新增4.95亿元。全市“税融通”贷款余额16.1亿元,今年共为776家企业提供“税融通”贷款6.2亿元,已完成省定目标年度任务的88.6%;一季度共有60户企业通过续贷过桥业务获得周转贷款2.9亿元,资金周转效率基本达到省定序时进度。搭建银企对接平台,“三区”银企对接活动中,市域11家银行共对接“三区”76家企业,银企对接后实际新增投放4.14亿元,有力促进了企业复工复产目标实现。
(四)强化民营经济的金融创新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大对民营企业信贷投放力度,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订单质押贷款、供应链金融等18项创新金融产品实现零突破,发放创新业务贷款10.9亿元。建成中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17家银行全部入驻,上线53款信贷产品。“普惠金融 智慧县域”项目上线运行,建行“数字普惠”(池州)项目成功落地,贷款311户,贷款金额9043万元。鼓励政策性担保机构对“税融通”贷款给予增信支持,推动商业银行将“税融通”贷款发放企业纳税信用等级扩大到m级。全市商业银行新增民营、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超30%。推动续贷过桥资金、新型政银担业务等金融创新模式提质扩量,支持银行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开展续贷业务,促进银行对暂时遇到困难的中小企业稳贷、续贷,不盲目抽贷、压贷。
(五)金融风险防控有效开展
3月末,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实现“双降”,不良额19.61亿元,比年初下降1.12亿元,不良率2.18%,比年初下降0.23%。其中,农商行不良资产压降成效明显,4家农商行不良余额压降至11.6亿元,全市地方法人银行不良贷款率4%,控制在5%以内。全面推进地方金融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p2p网贷机构、各类非法交易场所风险“见底清零”。扎实推进处非工作,近三年合计化解非法集资陈案17件,涉及金额2.17亿元。常态化监管典当、担保、小贷等公司,类金融机构运行规范有序。注重源头防治,建立投融资类企业市场准入多部门联审机制,无证金融、乱办金融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加大对民营企业信贷资金支持。一是助力民营、小微企业获得信贷资金。扩大民营、小微企业信贷受益面,尤其是落实当前统筹疫情防控的特殊要求,通过单列信贷规模、提供专项信贷额度、开展续贷展期等措施,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防止资金链断裂。二是提高制造业贷款的比重。重视提升工业贷款占比,切实提高中长期制造业贷款比重,促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明确制造业贷款目标任务。三是加大对园区(东部三区)信贷支持力度。金融机构要在三区银企对接的基础上乘势而上,优化授信流程,创新金融服务,对达成贷款意向的项目切实落实到位,持续加大信贷投放,用足用好各项利好政策,加快推进“三区”协同联动发展,做大做强园区经济。
(二)大力推动民营企业直接融资。一是推动企业上市挂牌。在成功推动艾可蓝首发上市的基础上,持续跟踪服务华尔泰化工、铜冠铜箔、安芯电子等企业的上市工作,推进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工作。推动更多企业对接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二是完善后备资源库。充实上市挂牌后备资源库,形成储备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的滚动机制,推动企业有序上市挂牌。三是推进民营企业实现直接融资。引导企业利用债务融资工具在资本市场融资。督促徽元中小企业基金、旅游大健康基金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投资。
(三)强化担保增信作用。发挥融资性担保公司为企业融资增信作用。整合融资担保机构,通过资本注入、风险补偿等多种方式增加对信用担保公司的支持。降低小微企业担保费率,合理放大担保机构担保倍数。
(四)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金融司法环境,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滚动发布辖区内企业和个人诚信红黑名单,加快银行债权实现,减少银行信贷风险腾挪信贷空间,协同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加大诚信宣传教育,强化契约精神,完善信用联合惩戒机制,加强对金融领域未发失信行为的联合惩戒。建立涉金融案件绿色通道,对银行、证券、保险及担保等金融机构的涉金融案件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快速立案、审理、保全和执行。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工商、税务、司法等单位与金融部门共同研究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信息共享机构,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查询。
池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2021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