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水利信息化建设 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就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全市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现状
(一)水库信息化。为牢固树立“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新理念,全面落实“信息精准、指挥精准、措施精准”目标要求,我局加快推进小型水库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建设,共新建、改造自动测报站点358座。该项目建设完成,实现全市430座中小型水库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全覆盖,省市县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水库防汛指挥调度、预报预警提供信息保障,努力减轻洪灾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二)山洪灾害预警系统。2011年以来,我市各县区陆续建设三期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并顺利投入使用。全市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共建成自动水雨站84座,自动雨量站20座,自动水位站39座,预警广播站461处,图像监测站36座,视频监测站16座,涉及全市53个乡镇、354个村。通过各类通信网络进行预警,基本保证覆盖全市重点河段和重点山洪灾害防御地区。
(三)城区防汛排涝自动化指挥调度中心。2018年4月20日,开工建设城防工程自动化调度管理运行决策支持系统,2019年10月8日投入试运行。构筑了涵盖城区防洪排涝调度管理、泵闸站计算机监控、视频监视等多业务的综合管理系统,最终实现“数据平台统一、业务平台统一、交互平台统一”,全面提高城防工程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积极推进打造智慧水网。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新的区域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智慧水网的构建必须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空间水网为管控的前提下,全方位依托安澜水网、民生水网、生态水网、水文化网“四大实物网”,这是构建智慧水网的基础。二是在“四大实物网”的基础上,叠加水利信息化系统与现代水管理体系,形成具有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水利信息化系统,以及高度水利信息化水平下的现代水管理体系,并进一步加强两者之间的深度融合,这是构建智慧水网的核心要点。三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实现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的三步走战略,智慧水网的建设要在信息化的基础上,逐步提升到智能化水平,最终实现“系统完备、运行有序、智慧高效、管控有力”的智慧水网。
二是制定水利信息化建设规划。根据国家、省水利信息化全局要求和我市水利信息化的实际情况,按照“统一规划,各负其责;平台公用,资源共享;以点带面,分步建设”的指导思想,制定池州市水利信息化建设规划,分步实施建设任务,逐步提升我市水利信息化水平。
三是建立完善水利信息化管理机构。建立和完善全市水利系统信息化管理机构,落实工作职能,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规划、立项、协调、管理、监督等。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按照有关程序和要求,抓好信息化项目的前期立项审查、建设管理和验收工作,并开展信息化项目的后评估工作,稳步推进水利信息化进程。
四是加强人才培养与人员培训。努力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和市级相关单位的先进经验,通过交流、学习、培训、合作等多种形式,培养和造就一批懂信息化规划开发、掌握信息应用技术、精通信息系统管理的人员,形成“信息化人才熟悉水利,水利工作人员掌握应用”的良好局面。
2021年6月8日
池州市水利局
联 系 人:柳慧
联系电话:0566-2819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