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绪文委员:
您在市政协四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推动池州水利高质量发展,绘就我市美丽河湖新画卷”收悉。经认真研究,现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十三五”以来,我市水利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先后实施了水利灾后薄弱环节建设、海绵城市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工程,水利行业能力水平明显提高,全市防洪排涝标准、供水安全保障水平、河湖生态环境质量等得到全面提升和改善,为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坚持强化项目建设,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自2016年起,我市持续实施水利薄弱环节治理,累计投资24亿元,通过实施秋浦河主要支流、23处中小河流治理及10座易涝区排涝泵站工程、85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防洪、排涝标准普遍提高到10—20年一遇。累计完成海绵城市水利项目投资3.9亿元,建成主城区水工程8处,主城区排涝能力由20年一遇提升到30年一遇。同时按照“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的要求,做好超前防范、科学防控、主动避险工作,有效应对洪涝和山洪灾害,成功防御了2016年、2020年长江流域性大洪水,全市洪涝灾害年损失率0.5%,最大程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确保了防洪安全。
二是坚持节水优先方针,全面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持续加大水资源节约保护监管力度,超额完成“十三五”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各项考核指标。截至2020年全市用水总量9.71万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比2015年分别下降49.63%、34.25%。启动4条跨县河流湖泊水量分配,核查取水工程(设施)1598处、登记557处,清理整改61座小水电站,在全省率先实现年取地表水5万m3、地下水3万m3非农取水户在线监控全覆盖。完成贵池区、石台县节水型社会达标创建,,“百家企业”省级节水型企业、市级节水型公共机构创成率均达100%。大渡口等4个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全面实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38。城市管网漏损率降至7.37%。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切实加强水污染防治。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大保护”的重要指示、论述,结合“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以改善水生态环境为抓手,大力推进涉水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改。细化“工业、城镇、农业农村、船舶港口、饮用水源地”五治措施,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完成“十三五”期间重点水污染防治重点任务,水环境质量稳重趋好。在全省率先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查、测、溯”工作,排查长江入河排污口5632个,监测2687个,溯源排污口5498个。推进长江经济带(池州段)“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工作,排查整治长江干流沿线1公里范围内“散乱污”31家。
四是坚持加强行业监管,持续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立足“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经济带建设,以建成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为着力点,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在全省率先开展跨县域河流水量分配试点,率先实现年取水量达5万m3用户用水在线监控全覆盖,率先完成中央环保督察58处入河排污口整改并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率先开展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改革,近三年来,落实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资金7971万元,强化水土保持过程监管,督促74个违规项目整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2平方公里。深入开展省级示范河湖建设,安徽省水利厅公布的第一批30条省级示范河湖中,我市有4条河湖名列其中。
五是坚持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全面提升河湖管护水平。持续推深做实河湖长制,全面建立河湖长体系,出台十余项工作制度,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河湖环境问题排查整治,长年积累形成的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基本解决,建立“河长制 检察 警长 民间河长 护河员”等机制,全民治水格局初步建立。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我市河湖长制工作连续三年全省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的市。科学划定河湖管理范围,分类实施河湖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三清五水”联治,清理整改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32处。组建长江河道采砂联合执法队和4个执法基地,实施“人防 技防”多种手段,全天候、常态化开展执法行动,通过率先地方立法、率先基本完成“三无”采砂船舶清理拆解,有效扭转被动局面。2018年以来,全市查处各类涉砂案件524起,罚没款1803.6万元。相关做法和成效得到国家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和省级的充分肯定,省水利厅将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池州模式”向全省推广。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开启新阶段现代化“三优池州”建设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市委、市政府对水利建设改革发展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我们将全面理解、准确把握,紧紧围绕实施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机遇期,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把水安全风险防控作为守护底线,把水资源承载力作为刚性约束上限,把水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控制红线,持续践行“行业强监管、工程补短板”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加快建设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江河湖泊保护监管体系,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努力实现水利事业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为建设新阶段现代化“三优池州”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联系人:刘升 联系电话:0566-28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