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届4次]关于创新推进医养结合融合发展的建议-凯发平台

| | | |
您当前的位置: 政协提案
[4届4次]关于创新推进医养结合融合发展的建议
浏览次数:839   信息来源:市政协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4-14 16:45

2016年以来,我市抓住全国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市契机,围绕构建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目标,积极打造科学有效、富有池州特色的医养结合服务新体系、新模式,取得了先行先试、先试先享的发展成果。2019年,被省卫生健康委、省民政厅命名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区。
  一、主要举措及成效
  全市把推进医养结合作为大健康产业和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通过强化政策支持、资源整合、示范带动、创新发展等系列举措,保障了医养结合试点各项任务的落实。“十三五”期间,多渠道整合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全市建成同时具备医疗卫生资质和养老服务能力的医养结合机构36家,其中养老服务机构举办医疗卫生机构的30家,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的6家,全市护理型养老床位4003张,占比31.4%。开展医养结合示范单位创建,我市已创成医养结合示范基地1家、医养结合示范项目机构3家、医养结合社区示范中心4家。出台全国首个《关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托管运营合作管理的指导意见》,推广“互联网 医疗健康 养老”服务模式。遴选东至县中医院老年养护中心实施全国首批老龄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工作,利用中日友好医院及国家远程中心医疗资源,提升医养结合服务效率和水平,探索和研究我市医养结合智慧化服务路径和方法,促进医养结合工作不断发展。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政策支持有待整合加强。医养结合工作涉及民政、卫生健康、医保等多部门,其中养老机构隶属于民政部门管理,医疗机构隶属于卫生健康部门管理,涉及到医保及医疗保险费用报销事宜属于医保部门管理,部门有效协同不足,政策割裂、资源分散、服务碎片化。同时,相关土地、金融、财税、收费、价格等方面支持政策更多基于“养”,“医”并非必要条件或者重要条件,针对“医 养”的具体支持政策较少,医养结合的政策优势没有突现。
  (二)长期照护保障制度不完善。目前,现行医保政策中护理费用尚未纳入医保报销范畴,长期照护服务保险制度正在试点,虽然针对经济困难失能失智老年人我市建立了护理补贴制度,并针对特困供养人员开展了住院医疗护理保险试点,但救助面较窄,只能为社会最困难的老人提供底线帮助,面对老龄化的加速和失能群体人数增多,难以长远而有效的解决问题。
  (三)专业护理人才短缺严重。老年护理专业性要求较高,特别是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护理更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医养结合机构医生、护士、康复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才缺口较大。如全市36家医养结合机构中,专业康复医师12人、医疗护理员28人,无专业营养师及心理咨询师,护工以“4050”人员为主。虽然自2015年开始,与安徽卫生健康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了一批养老专业医护人才,但因待遇偏低、职业认同感不强、晋升通道缺乏等因素,基本上都已“转行”到外地从事传统医护工作。
  三、相关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协同制定医养结合具体支持政策,在建设用地、床位资助、运营补贴、医保定点、税费和金融支持等方面给予医养结合机构政策倾斜。可借鉴学习兄弟市先进做法,如安庆市、阜阳市、铜陵市针对医养结合示范创建单位给予奖励补助,鼓励医养结合机构通过示范创建不断规范服务质量;合肥市对辖区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或运营管理、并依法获批《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老年护理院给予发放一次性建设补贴和日常运营补贴,对社会办养老机构内设的医务室、护理站给予一次性补助等。
  (二)建立多层次长期照护保障制度。健全医疗保险机制,使“医养结合”有医保后盾,对于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符合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条件的,可申请纳入定点范围,入住的参保老年人按规定享受相应待遇。探索建立符合池州实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形成稳定可持续的筹资机制,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适销对路的长期护理保险产品,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与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有机衔接。
  (三)加强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鼓励职业院校增设医养结合医护专业,并在学费、生活费上给予补助,培养能胜任医养结合专业医护和管理岗位的应用性专门人才。鼓励医师在医养结合机构多点执业,明确医养结合机构护理人员特殊工种补贴、医疗人才岗位奖励津贴。建立健全职称评审制度,完善晋升通道,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
  (四)加快与长三角康养服务协同发展。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强与江浙沪地区政策通关、项目合作、资源推介,打破体制机制约束,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从组织、系统、政策、平台等层面全力推进融合,促进区域内老年人信息数据、康养服务标准、照护需求评估、从业人员资格等方面互认互通,促进区域康养事业协同发展。


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人生 copyright@2002-2012 chzzx.gov.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政协池州市委员会 主办单位 站点地图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徽省池州市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池州市清风东路99号 电话:0566-208821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