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精神文化的需要也在不断增长。近年来,各级领导对精神文化建设十分的重视,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老百姓茶余饭后唱歌、跳舞有了去处,还有各种文化下乡、送戏下乡、文艺晚会、歌舞比赛等等,极大的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各类民间文艺团体也不断发展壮大,形式多样,水平逐年提升。
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池州市现有的文化建设,受制于体量和地理位置的制约,内容形式较为固定和单一,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部分群众渴望有一些更高水平更多元化的内容注入到池州的文化血液中来,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文化欣赏水平。因此,笔者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打造“品牌讲座”,邀请名师名家举办高水平学术交流及讲座。社会上一些团体举办的某些讲座,不少都是与利益挂钩的,前面讲完后面要你买产品、报各类课程等,影响了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池州市文化、宣传部门可牵头专门打造一个讲座品牌,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名家名师,来给群众上一堂真正有水平、含金量高的讲座,内容可以是:中华文化精粹、国际形势分析、国家政策导读等,也可以是女性生殖健康、青少年心理疏导、职场文化解读等,还可以针对某些特定群体举办专场讲座,比如如何备战考研、高考志愿选择、常见病的防治等,让人民群众能够近距离、面对面与名家名师进行交流、沟通,产生更多的共鸣。
二、适量、逐步引进一些高水平的或难得一见的艺术形式,如音乐会、钢琴演奏会、话剧、歌舞剧、京剧、大马戏、相声专场等。笔者走访的一些人士表示,从来都是在电视上看到音乐会、话剧、京剧等,自己从来没有机会亲临现场感受一下那样的艺术氛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升,有一部分群体愿意也渴望自己能够近距离接触一些高水平的多元化的文化形式,而不是只看池州人自编自演的节目。高水平多元化文艺形式的引进,不仅能够逐步提升人民群众的欣赏水平,开拓眼界,陶冶情操,也是大力提升池州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平台和载体。
三、开展文化交流,让精品文化能够“请进来”,也能够“走出去”。可以通过“交换、交流”等形式,让池州的精品文化能够与其他省市的艺术团体进行交流,如可将池州傩戏进行加工包装,宣传推广到外省市进行交流,同时将外省市的优秀戏曲文化等通过交流的方式引进来,实现互利双赢。
四、文化建设是一个不断深入完善的过程,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促进和探索:
1、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开展针对性的问卷调查、网上调研等,深入社区、学校(尤其是高校)、企事业单位、农村,看一看不同群体对各类文化形式的接受和喜爱程度,用数据指导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和努力的方向。
2、名家名师讲座和高水平的艺术表演,要面向社会面向群众,收取合理的费用,采取提前预售、网上订票等方式,票价不宜定的过高或过低,可采取政府补贴、民间资本参与、赞助商赞助、群众自费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一定要让真正热爱的人看的到、看的起,力争每次引进的都是精品,打造“品牌”效应。
3、向上级相关部门争取文化建设方面的支持。比如一年争取一次省黄梅戏剧团来池公益演出或安徽大学讲师团来池宣讲,一方面为池州的文化注入新鲜的高质量的血液,一方面也是对外宣传池州的一个重要窗口和方式。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文化建设绝不是固步自封和闭门造车,不能池州人只搞池州自己的文化。笔者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宣传、文化部门的牵头引领下,我市的文化建设一定能打造出有特色、有层次、有质量的品牌,从而独树一帜、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