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在2006年就开始推行殡葬改革,但由于受传统丧葬习俗的影响,形成的‘重殓厚丧’的习俗、‘入土为安’的思想根深蒂固,一些丧葬陋习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遗体火化推行进度缓慢。这与池州市作为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形象相背离。加大殡葬领域民生投入力度,切实解决殡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薄弱,群众丧葬负担过重等丧葬需求问题,推动我市绿色生态环保殡葬发展,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让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从而全面推动我市殡葬改革深入健康发展。
我市殡葬领域及丧葬情况面临的主要问题
池州市人口约162万,每年死亡人口近一万人。老年人口占比已达总人数的15%以上,但老人离世,除公职人员以外,其他大部分皆选择土葬,并散葬在各乡野间,很多山头林场里都有新坟葬入,且现在很多坟头都做的比较大和豪华,浪费土地、侵占绿地空间。另每年祭祀时,当地人还有烧纸放鞭的习俗,增加了山林火灾的隐患。具体分析有以下问题:
思想观念陈旧。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根深蒂固、对群众思想影响深远。
违法占地土葬、乱埋乱葬现象严重。随着城市的发展,土地的需求越来越紧张。然而进行传统土葬,却使土地的消耗越来越大,不少地方还违法占用农用地建筑豪华墓穴,火化后再装棺进行二次安葬现象更是屡见不鲜。个别丧主采取隐瞒、偷埋等手段实行土葬,县、乡民政部门每年都接到有群众举报案件,这种违法占地、乱埋乱葬、私葬乱葬现象严重破坏了池州市优秀旅游城市形象,对殡葬改革政策落实起到负面影响。
丧葬费用昂贵,群众负担重。政府推行殡葬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但据调查发现,我市的丧葬费用已成为市民极大的经济负担。买棺材、请乐队、做法事、租车送葬、买纸钱鞭炮、买烟酒设宴招待,相互攀比,铺张浪费,一场丧事花费需几万不等,对于困难家庭是一笔苦不堪言的开销。
殡葬服务达不到群众的需求。我市除市本级有殡仪馆火化设施外,其他县均没有遗体火化设施,如青阳殡仪馆仅能遗体存放,还要就近到铜陵火化,再转运到青阳,加大了困难群众的负担。殡仪馆等殡葬基础设施薄弱,满足不了全市特殊困难群体和农村居民的基本殡葬服务需求。
具体建议
逐步落实和完善发展殡葬产业在土地、资金、建设、规划、审批、运营等方面的支持政策。解决公墓陵园建设用地问题,辅以相应的支持、奖励政策,吸引社会力量、资本进入到殡葬行业,优化片区基础设施。坚持加大财政投入和有效利用社会资金相结合,推进殡仪馆基础性设施建设、公益性陵园和经营性陵园建设等殡葬产业的健康发展。
建立殡葬行业运行经费补偿机制。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各乡镇在殡葬行业的公墓陵园升级配套、改扩建和服务人员队伍建设方面给予支持,促进殡葬行业建设、服务水平到一个新的高度。
加强公墓陵园管理,推进绿色生态环保殡葬建设。一是建议各级政府加大殡葬事业的资金投入;二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积极引导群众在陵园公墓安放逝者骨灰,提高公墓容积率,并同时鼓励陵园公墓探索推进新型绿色生态环保殡葬的建设方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合适地带建设树葬、水葬纪念设施。
积极宣传惠民殡葬优惠政策,调动群众积极性。建议在执行和落实殡葬政策中,政府要大力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优势媒体积极宣传惠民殡葬优惠政策,通过招募志愿者在乡、村积极广泛宣传惠民殡葬优惠政策,倡导文明新风,不断增强群众文明丧葬自觉性,以调动广大群众自觉执行殡葬政策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