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我市民营实体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吴友林-凯发平台

| | | |
您当前的位置: 建言献策
推动我市民营实体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吴友林
浏览次数:1375   信息来源:市政协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4-15 09:35

 

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民营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民营实体经济发展的关心。目前池州企业总体数量虽然逐年增长,但行业尖端企业少,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普遍偏低,传统的经营和管理模式使企业缺乏竞争力。新时期新形势下应主动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精神为导向,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发展经济建设的中心工作,大力做强池州实体经济,积极推动品牌池州建设,不断提升池州的整体竞争力,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畅通政企联动机制,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加强完善政企良性互动机制,定期举办政企座谈会和民营经济分析会,促进各职能部门与商协会、行业、企业的密切沟通联系。助力商协会“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与各省市协会和行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凝聚力和影响力,达到宣传池州的重要意义。深入推进市、区、县、镇领导联系挂钩企业制度和直报直约制度,定期走访企业,建立访谈资料,及时掌握企业反映的建议和意见,及时解决企业难点问题,营造一流的营商服务环境。

二、加强专业指导,培养多层次企业家管理人才队伍

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关键在于领导者和管理者,企业技术传承、思维创新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政府要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通过组建专家团队、加大引进高端智库人才等方式,分别对各行业的企业家进行分批指导;通过定期开展营销策略讲座、管理创新思维培训班等方式,对池州企业家在经营管理技术创新方面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指导意见;同时,对政府出台政策和条例,及时提供给企业家参考分析和对照学习,让池州的企业家们在管理创新和政策应对思维上与时俱进。通过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等方式,加快推进制造业“现代学徒制”;转变培训方式,以行业为单位组织行业技术骨干到国内学科领头的高校进行培训,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培养出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人才梯队,从而达到提升企业家整体素质,助力企业发展。

三、打通融资瓶颈,帮助发展良好的民营企业快速成长

据相关数据统计,民营企业贡献了国家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70%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但在全国180多万亿的债务中,民营企业只有20%左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普遍存在,虽然很多中小微企业在规模上、规范管理上有不足之处,但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发展还是健康和稳健的,不能因为个别企业出现问题就搞“一刀切”,甚至对一些经营发展势头良好的企业,也因主观上的原因而抽贷、惜贷,导致本来发展前景广阔的企业出现问题。建议金融机构和各大银行特别是地方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市场监管,适当放宽给民营企业的信贷比例,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对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水平,提高银企对接效率。政府组织工商、发改、经信、科技、税务等相关部门对那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技术、有市场,有规范治理而又有强烈发展愿景的企业要进行帮扶指导,确定他们为所在地区的重点扶持企业,或已授牌的“专、新、特、精”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对那些积极在省股权交易中心和全国中小企业股权交易中心登陆的四板、新三板企业出台相应的金融信贷政策,加大对这些企业的信贷额度以及产业基金的投资,助力这些企业早日成为池州的行业领军企业,成为池州经济的支柱企业。

四、支持企业新技术运用,构建产业联盟,打造池州品牌企业

制造业的发展,核心技术是重中之重,因此企业要聚焦技术改革,加强自身核心技术研发,积极向特种行业和专业领域迈进,努力做大做强企业。政府要多支持企业新技术的应用,多提供新技术应用机会,并利用“互联网 ”等方式提高新技术应用的宣传和推广,调动企业研发积极性,为池州品牌创造提供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人生的技术支持。要巧用工商联、行业协会等部门和单位,将池州的优质企业联合起来,引导企业之间加强技术配套和生产交流与合作,形成一条紧密相连的配套产业链。适当借用“外脑”和“外力”,引进新技术和人才,帮助企业完成技术攻关和发掘市场需求,让池州企业形成合力,为进军更广阔的市场打通道路,打造属于池州的名牌企业、品牌企业,助力“三优池州”更好地发展。

 


凯发平台 copyright@2002-2012 chzzx.gov.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政协池州市委员会 主办单位 站点地图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徽省池州市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池州市清风东路99号 电话:0566-208821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