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中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数字经济成为其中发展最快、创新最活跃、影响范围最广泛的经济活动,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
但是,我市数字经济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自发状态,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首位产业也仅是数字经济的一小部分,且尚未形成市场优势,企业规模小,带动效果不明显,对数字经济的发展没有深入研究,没有明确的发展定位和实现路径,在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主体培育、政策要素保障、人才引进等方面需要统筹考虑,整体谋划,全面推动,为此建议:
一、深入研究,明确数字经济发展定位。数字经济包括互联网生产、销售、消费、社交、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互联网物流和人工智能以及物联网等共享经济,但比互联网经济、共享经济概念更为广泛。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一是基础设施。包括各种物理基础设施,如通信管网、基站、中继设备、机房及相关配套的电源等,也包括对传统物理设备的数字化改造。二是数字服务。包括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搜索引擎服务、社交网站、互联网金融、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服务。三是数字产品。如应用程序和软件、电子期刊、视频图像、游戏等能用计算机数字化处理和存储的信息。四是数字技术融合。信息网络技术对其他产业融合渗透带来产出增加与效率提升,传统产品数字化改造升级、增加数字化成分和智慧化程度。贵州作为一个山高谷深的西部省份,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发展的大数据企业有8900多家,大数据产业规模总量则超过1100亿元,贵阳成为了“中国数谷”、“大数据之都”。本省的淮南和宿州以大数据产业为核心,打造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吸引了华为、网易、达实智能、科大讯飞等700家大数据关联企业和中国电信、量子通信、甲骨文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企业。我市是中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绿水青山,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相较贵州及本省的淮南和宿州更适合数据经济的发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唯有明确发展定位,才有正确方向;唯有明确规划引导,数据经济才能做大做强。
二、抓住机遇,紧跟数字经济发展节奏。短短几年时间,网店革了实体店的命,滴滴革了出租车的命,自媒体革了报纸的命,直播革了电视的命,微信革了移动的命,支付宝革了银行的命……。数字科技以指数级速度发展并推动社会进步,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最强大资本,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27.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超过20%,显著高于当年gdp增速,占gdp比重超过30%。数字经济已成为近年来带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根据市商务局统计,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网络购物节中,我市30家重点电商企业网络销售额突破4500万元,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1.23%。新经济打压旧经济,数字经济改造传统经济,加快了一二三产的融合,其中服务业中数字经济占比平均为32.6%,工业中数字经济占比平均为17.2%,农业中数字经济占行业比重平均为6.5%。数字经济的应用呈现出三产到一产逐渐递减的特征,且有垄断趋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嬴者通吃,输家出局,例如bat分别在我国搜索引擎、电子商务、即时通信市场占据70%以上的市场份额。发展数字经济,不仅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举措,更是扩大财政收入,提高地方财力的有力保障。在等待和观望中,以数据经济为主导的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很可能滚滚而来,又匆匆而去,与我们擦肩而过。所以必须紧跟时代节奏,抓住这次重大产业革命的机遇。
三、完善平台,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离不开网络平台建设和数据平台建设。一是扩大我市4g网络覆盖范围,改善老旧小区和农村地区的宽带入户质量,畅通全市与外界交流的网络通道;二是紧跟5g网络发展步伐,积极争取5g网络尽早在我市部署,试点应用,开放路灯、监控杆,机关事业单位办公楼等公共资源,给运营商提供基础支持。三是加快“互联网 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信息系统整合,解决“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烟囱林立、信息孤岛”问题,实现数据共享,提高全市对数字经济的认知程度和应用水平,增加市民和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为数据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环境。
四、主动作为,培育数字经济市场主体。根据数据经济的产业定位,一是深入调研,摸清家底,细分行业,建立数字经济重点企业和数字经济创业、创新人才库,了解企业的困难和诉求,加以引导和培育;二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数字经济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制造业的融合应用。构建以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一体化为基础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推动传统服务业向智慧型、共享型服务业转变。三是盯紧国家、省关于数据经济发展规划布局,积极争取重点项目在池建设,可以加快相关企业集聚度。四是突出招商引资重点,聚焦向数字型龙头企业招商,如bat、网易、京东等知名平台企业,申通、顺风等知名物流企业到本市建立区域分公司,提高人气和影响力以及辐射带动能力。四是加强数字经济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数字经济的竞争,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人才的竞争,对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要从住房、薪酬、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只有心动,才有行动。
五、优化环境,提高数据经济要素保障。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一样,也需要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与之配套,一是及时兑现招商引资政策,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用地用能用工成本,财政资金扶持时有重点地向数字经济倾斜,对列入重点数字产业的企业及项目加大扶持力度。二是及时足额的落实好科技创新的各项财税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数字经济企业优先支持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政策优惠。三是创新金融产品,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推动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专利权、股权等质押贷款,加大对数字经济企业信贷投放规模和力度,精准服务数字经济。四是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提高企业办事效率,实现“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全程网上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