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风景区自2001年“二次开发、二次创业”以来,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景区资源保护、旅游经济发展和促进群众生活改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面临新时代旅游业高质量转型发展要求,九华山传统的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制约短板凸显:一是九华山的点状开发与东西发展的不平衡已严重制约了九华山作为池州旅游的龙头应该发挥的虹吸效应。二是宗教朝觐在一定时间内将依然作为九华街、闵园、天台等子景区的主要业态,如何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好绿水青山,在上一轮规划中未交待。三是从安全疏散、应急救援等因素综合评估,现有九华山一门进出的格局不仅限制了完整的九华山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安全隐患。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九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规划编制单位中规院在调研基础上多次提交了修编成果。然而,目前成果依然不够完整、科学,没有给未来大九华山发展留足空间。为进一步促进大九华山严格保护和有序开发,推进九华山完整、系统、科学、高质量发展,对九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市级层面专班调度推进
建议成立由市政府分管市长为组长,市林业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文旅局、青阳县政府和九华山风景区管委会为成员单位的规划修编推进工作专班,把规划修编作为一项事关池州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协调九华山管委会和青阳县人民政府关于九华山总体规划修编有关事项,充分吸纳九华山管委会和青阳县政府关于九华山总体规划修编意见。
建议将县山旅游融合发展列入修编指导规划思想,推动九华山风景区从传统的“寺庙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型,协调理顺县、山管理的问题,推进县山联动双月会商取得实质性进展,发挥九华山旅游龙头作用,带动全市旅游发展。
二、科学规划完整的九华山保护与利用体系
(一)关于边界优化。鉴于2007年版九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九华山风景名胜区规划面积为120平方公里,但实测面积达到139.7平方公里。建议:一是合理运用青阳县委托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开展的九华山风景名胜区边界专题研究成果,对九华山风景名胜区边界作进一步优化调整。将现行规划范围内莲峰云海、德福山庄、玉龙谷、九华神龙谷等已建项目用地落图,保障项目落地建设,加快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二是九华山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范围与2007年版总体规划保持一致,不再扩大面积。
(二)关于内部索道、交通。“十四五”时期池黄高铁通车运营后,将会带来大量客流集聚,大九华旅游发展将迎来机遇期。建议:一是将阳山至天台方向索道、九子岩索道【永兴茅蓬到狮子峰、天柱峰方向(2007年版九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已有)】、莲花峰等3条索道项目纳入规划,形成“多进多出、快慢衔接、多点组织”的游览方式。特别是阳山至天台方向索道,建成以后将有效导流青阳高铁站游客从阳山索道至九华山,春节、九华山庙会等重要节日和重要活动的来山游客从九华山到青阳高铁站,化解一条线路上天台造成的安全隐患,同时串联前山后山核心旅游资源,构建环九华山自然—人文景观游览大环线,真正实现青阳和九华山旅游融合发展。二是提升青阳县朱备镇将军—阳山村组道路等级,畅通阳山至天台索道交通。
(三)关于保护区分类。建议进一步优化保护区分类,一是将莲峰云海景区一类保护区范围保留2007版,二是不减少九子岩、南阳湾三类保护地范围。
(四)关于各子景区之间连通。为增进游客的舒适度,实现多种进出模式供选,建议在规划中适当考虑:一是狮子峰景区与九子岩景区的快捷通道,二是千佛寺到翠峰寺建设防火应急通道和旅游步道多功能一体的通道。
(五)关于各子景区范围。上轮规划中许多子景区经过历史发展,范围划定很不合理,需要进行优化调整,一是九子岩景区应西接狮子峰景区、北连莲峰云海景区、南到龙青路。二是将阳山片区与九华乡野景区合并。
(六)关于外部交通。建议适时恢复九黄公路,打“通两山一湖”快速通道,开通九华山南大门。建议贯通九子岩—狮子峰、阳山—花台—天台循环交通,开通九华山东大门。
本轮九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涉及到2035年的九华山发展,抓住了修编契机,将为九华山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提供有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