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东至县政协常委会立足人民政协新方位、新使命,在中共东至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履职为民、尽责利民,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政协工作展现新作为,政协事业呈现新气象,在建设“三美东至”的征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紧扣第一要务 助推振兴发展
一回回调研座谈,广泛征求民意民声;一次次协商议政,商以求同协以成事;一份份提案督办,及时办结转化落实……一年来,东至县政协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加快推进振兴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积极主动建言献策。
两会期间,委员们围绕县政府工作报告、计划报告等工作报告进行协商讨论,形成意见建议40条,内容涉及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城乡建设、民生保障等各个方面。一年来,政协围绕稻渔综合种养、林业经济发展、重点文物保护现状及利用等6个重点事项,开展了专题视察协商。
紧盯大事深入调研。东至政协常委会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布局,坚持抓重点、议大事、显特色、出成果。一年来,围绕民营经济发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干部教育实景课堂建设开展了3次专题调研。 紧贴基层献智献力。坚持常态化开展走基层活动,访基层、察实情,发挥智力密集的优势,为基层献良策、理思路、解难题。紧跟中心主动服务。政协常委会强化责任担当,积极服务于中心工作,主动做好联系重点项目、招商引资、脱贫攻坚等工作。县政协领导班子成员经常深入到所联系的项目、乡镇、企业,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指导工作开展。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力推汉邦化工、纳勒电子成功落户东至,总投资达6亿元。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认真落实帮扶责任,政协机关干部帮扶联系的16户贫困户稳定脱贫。
关注民情民意 促进民生改善
“大渡口及胜利镇菜农出行安全”、“教师公开选调”、“疫苗安全管理”、“借力庐铜铁路通车,建议开行‘合肥-东至’ 旅客列车”、“推进省际边际县协调发展”……梳理一年来东至县政协关注的课题,大部分选题并非“高大上”,而是出人意料的“小切口”。问题虽小,却是关系百姓生活的大民生。
一年来,东至县政协始终将“履职为民”贯穿全年工作的始终,努力增进民生福祉,政协委员们始终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好事、解难题。
民主监督关注民生热点。东至县政协继续推行并完善委派民主监督小组和民主监督员工作,民主监督实效不断提高。
坚持把提案作为促进民生改善的重要抓手。十届三次会议以来,共收到提案152件,立案提案144件。紧抓提案交办、跟踪反馈、督促检查等关键环节,加大提案督办力度,开展提案办理效果社会化网上评价活动,一批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通过提案督办得到了及时解决。
一年来,东至县政协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关切的民生热点,编发《社情民意》18期,“借力庐铜铁路通车,建议开行 ‘合肥-东至’ 旅客列车”和“推进省际边际县协调发展”两篇社情民意信息被省政协采用。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政协报送的社情民意信息,共批示11篇,推动了委员意见建议转化。
探索改革创新 凝聚协商共识
总结过去一年东至县政协工作,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改革创新多,工作务实有活力。
长期以来,民主监督是政协履职的一块短板。东至县政协积极探索创新,以委派民主监督员作为民主监督的切入口,实现民主监督员由“聘”到“派”的转变,民主监督实效不断提高。县政协协商确定了40名政协委员担任民主监督员,将他们划分为8个民主监督小组每个小组监督联系5个单位。一年来,各民主监督小组从全局着眼,从细节入手,坚持小切口,服务大民生,先后围绕公交、出租车运营和服务以及教师公开选调、疫苗安全管理等8个群众关注的课题开展监督。各监督小组加强沟通协调,寓服务于监督之中,坚持用事实说话,用数据佐证,真正把问题找准,把原因厘清,把建议落实。
这一年,东至县政协在探索履职思路方法上也动了不少心思。继续实施“强化党建引领,实施委员能力提升工程”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有力促进了委员履职能力的提升。不断提高委员协商议政水平。探索设立首批“家风文化、和谐尧城、益行至德”三个委员工作室,为委员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服务社会搭建平台。开通政协微信公众号,定期更新推送信息,委员知情明政途径进一步拓展。加强委员履职管理,全面实行委员履职积分制考核。
打铁还需自身硬。一年来东至县政协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抓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机关建设,以自身建设有力的举措,着力为履行职能提供了坚强保障。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鞭。在中共东至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东至县政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奋发的精神,勇于担当,倾力履职,努力谱写新时代政协事业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