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看卫生;医共体,改革紧;养医合,利老人;信息化,为全民;建小康、助力行。10月19日,东至县委副书记、县政协主席刘社教率政协走基层调研组走进卫计委,重点就东至县医共体建设及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走访调研,建言献策。县政协副主席汪朝晖、程芳、吕满民、丁永亮,秘书长齐自力及东至县财政局、人社局等单位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东至县卫计委、县中医院主要负责同志陪同。
调研组一行先后走访视察了张溪镇里湖村卫生室、张溪镇中心卫生院、县医院及县中医院老年养护中心。每到一处,调研组都与相关负责人沟通交流,听取介绍,了解工作现状、发展思路及存在的困难。
座谈会上,东至县卫计委主要负责同志通报了近年来东至县医共体建设及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开展情况,与会各部门负责人,立足自身职能,围绕如何推进东至县医共体建设及医养结合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调研组充分肯定了近年来东至县在“医改”和医养结合试点中取得的成绩。调研组指出,近年来,东至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始终把医共体建设和医养结合试点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完善配套政策,强化目标任务考核,在政策宣传培训、对口支援帮扶、推进分级诊疗、实施签约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职能部门明确方向,把握需求;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深化拓展;取得经验,成效初显,保证了医共体建设和信息化工作稳步有序推进,医养结合试点扎实开展,反应良好,值得充分肯定和大力鼓励。
调研组认为,党的十九大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重新定义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不再是简单的物质文化需要,更多的是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这个美好生活需求就包括了对健康生活的需求。医共体建设和医养结合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健康生活保障,是最基础、最切实的民生工程。为此,调研组建议:
一、立足全面作为。全面小康是包括市民和农民在内的全民小康,也是从婴幼儿、到青少年、再到中老年生活的全程小康。因此,卫计部门在推动工作中站位要高,眼界要广,要善于把握大局、统筹谋划,不断增强工作的整体性、预见性、主动性。这样不论在争取上级支持,还是营造改革氛围上,都将事半功倍。
二、精细深上着力。要大力推进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夯实分级诊疗工作基础,增强医护人员服务意识,努力提升基层健康服务水平。小康生活既包括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安,还包括心情好,建设医共体,要立足预防为主,医小、医早,减少大病和慢性病的发生。医养结合要同时重视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健康服务,真正做到老人生理上有医护,精神上得疏导。
三、创新借鉴结合。建设县域医共体和开展医养结合试点是两项全新的工作,既要根据东至县实际自主创新,也要关注其他县区考察借鉴,自我创新和考察借鉴并行。东至县在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难题,有很多是共性问题,可以组织人员赴外地学习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提升工作效能。
四、以点带面推开。要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抓好试点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县医院、张溪镇卫生院、里湖村卫生室、昭潭镇卫生院、思源河村卫生室和县中医院养护中心,是全县医共体建设和医养结合工作的示范点、辐射源,应该高起点打造。向全县推广前,要进一步总结完善,建立统一标准;推广后,要督查验收,同时纳入考核。对于农村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既要加大宣传力度,更要注重实践感召,逐步扩大覆盖面。
五、发挥委员作用。十届东至县政协共有医药卫生界别委员共14人,这些委员专业性强,界别优势明显,是不可多得的“智库”。如何发挥“智库”作用?卫计委在工作中可以邀请委员参与其中,委员可以通过政协提案、社情民意等方式,及时反应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引起党委政府关注,从而助力医改的步子迈得更大、更快、更稳。